深入推进山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20位一体化教师的访谈
刘燕婷,朱少威
摘要:从2009年-2016年,人社部先后三次公布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技工院校与专业,以推动中国特色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一体化课革的深入推进,山区技工院校也主动加入了一体化课革行列。通过对一体化教师访谈,发现山区技工院校近5年的一体化课改成效较好,但存在一体化教学场所不足、设备陈旧、学生两极化发展、教学任务滞后、教师缺少培训等问题。为此,本文在校企合作、经费投入、教师激励、评价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深入推进山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的建议,力求一体化课改能持续有效实施。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师访谈;现状与改进;山区技工院校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Technic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nterview of 20 teachers
Abstract:From 2009 to 2016,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announced the pilot technical colleges and majors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underdeveloped technical colleges joined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20 teach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form in underdeveloped technical colleges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grated teaching places, outdated equipment, polar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agging teaching tasks and lack of training for teach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form, such as strengthe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crease funding investment, making incentive policies for teachers, making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integrated teaching; interview;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technical colleges
一、引言
1990年,李国如提出了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但他更注重的是教学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理论教师与生产实习教师在知识与技能教学上的融汇贯通[1]。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作了明确界定。人社部于2009年、2012年、2016年先后公布了参与一体化课改试点技工院校和专业名单,由最初的5个专业30所技工院校增加至2016年32个专业200多所技工院校,说明了我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的步伐向前大步迈进。尤其是近五年,随着一体化课改理念与技术路线的逐步成熟,未纳入试点的技工院校也全面开展一体化课改,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式到内涵,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在某些山区技工院校,受环境、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在进行一体化课改过程中出现改革力度不大、不深的问题,并未达到人社部对一体化课改的目标。本文将以山区某技工院校为例,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当前一体化课改的成效、遇到的困难以及建议,以期为同类型的技工院校持续推动一体化课改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访谈法,对山区某技工院校的20位具有5年一体化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其中男女教师各占一半,3名教师为系教学管理主任,20位教师的专业分布为汽车维修(3人)、模具数控(3人)、服装制作(3人)、电子技术(2人)、幼儿教育(2人)、室内与广告设计(2人)、烹饪(2人)、会计(1人)、计算机网络技术(1人)、电子商务(1人)等10个专业,以上是一体化课改效果较好的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一体化课改效果评价
2015年,该校教师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集中的一体化课改培训,基本掌握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取、工作页开发、一体化教学流程、多元学业评价等方面的技巧,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符合一体化课改要求,做到根据企业任务制定教学任务。经过5年的一体化课改实践,教师普遍认为一体化课改理念符合当前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在汽车维修、模具数控、电子技术专业基本全面实行一体化教学,其他专业在部分课程亦开展了一体化课改,效果较为显著。
(一)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一体化课改强化了企业在教学中的角色,校企共制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分工、制定计划、团队讨论、共同决策、汇报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体化课改使课堂教学实现了四个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师的知识传递式向学生的自主查找知识转变;教师从“讲台讲授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转变;教学场所由固定教室向一体化实习车间转变,以上四个转变体现了一体化课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直接地体验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学中做,做中学,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学习成就感。
(三)有效促进学生就业与学校招生
一体化课改后,学生根据企业要求与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输出的学习成果比较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加上引入企业评价,大大提高了学习有效性。另外,基于上述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既减少了企业对新手到熟手的培养成本,又促进学生的对口就业,进而有助于学校的招生工作。
简而言之,一体化课改效果整体上较好,教师也表现出很高积极性,尤其是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专业,如模具数控、汽车维修、室内设计、服装制作等,但在某些理论性偏强的专业,受课程特点、师资水平、校企合作等影响,一体化效果并不太理想,如会计、幼儿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四、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一体化课改呈现出显著的效果,但在山区技工院校的实施过程中,如前所述,受环境、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的影响,一体化课改步伐比较缓慢,甚至出现“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趋势。
(一)一体化教学场所不足,设备陈旧
一体化教学场所不足、设备陈旧是受访教师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多功能一体化教室(车间)一般由理论教学区、讨论区、实践操作区、资料文件区和教师办公区组成[2]。而当前山区技校的一体化教学场所数量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示范性专业配有1-2个一体化实训场所,大多数非示范性专业不具备一体化实训场所,难以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车间的一体化。此外,有些专业将理论与实训车间简单组合,实训车间环境较为嘈杂,进而影响理论教学。实训设备数量不足、陈旧,导致工位不够,影响课堂教学。
(二)学生一体化学习能力呈两极化
在一体化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小组讨论成主要教学形式。但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主动性与自律性欠缺,无法跟上工作任务实施,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很大的依赖性,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中级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有限,无法完成或躲避完成工作页,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就导致了学生一体化学习能力呈两极化。
(三)现行教学任务滞后于企业工作任务
目前学校大部分专业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任务、工作页、教材等一直沿用一体化课改之初的资源。经过5年实施,一体化教学任务严重滞后于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如信息技术中的Flash技术基本被企业淘汰,而学校依然在以Flash为任务开展一体化教学。造成教学任务滞后于企业工作任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客观原因,企业自身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二是主观原因,学校对教师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不足,教师无法及时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由此,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工作页等脱离企业工作任务,存在部分专业教师仅凭自身现有的知识制定教学任务,这是一体化教学的致命点。
(四)部分企业工作任务成一体化教学盲区
企业工作任务比教学任务更为复杂,综合性与技术要求更高。但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某些专业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却因商业机密、安全性等而无法实施,如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较难体验及参与施工过程和完工过程。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双制教学不深入;次要原因是学生的基础薄弱,在规定的工期内无法完整地顺利地完成任务的每一环节。
(五)教师缺少一体化教学培训和企业实践机会
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胜任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或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据访谈结果反映,很多教师从高校毕业直接到校任教,缺少企业工作经验。这部分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了自身知识、技术与企业用人标准存在差距,希望能争取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机会,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希望参加一体化教学培训以加深对一体化教学的了解。然而,目前,学校提供的以上两方面培训较少。尽管学校在寒暑假要求教师到企业实践,但缺少有效监督与考核,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
除以上主要问题外,在一体化课改过程中,还存在诸如一体化教学环节不完整、一体化教学评价不科学、一体化教学投入不足、理论与实训不平衡、师资短缺等问题,以上都是山区技工院校深入推进一体化课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深入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完善一体化课改的校企合作机制
人社部86号文强调一体化课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体现了很强的岗位特点。一头热或形式主义的校企合作容易导致一体化课改流于表面。因此,山区技工院校深入推行一体化课改的关键在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切实贯彻落实校企双制八个共同内容,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企业向学校提供工作任务,学校向企业提供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学生,校企双方形成共赢意识,在互惠互利中促进校企合作,解决教学任务脱离企业工作任务和陷入工作任务盲区的问题。
(二)加大一体化实训场所和设备投入
一体化实训场所和设备是一体化课改的重要硬件保障,但目前山区技工院校的一体化实训场所不足和实训设备落后间接地成为一体化课改的绊脚石。由于一体化实训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学校很难独自承担费用,因此,资金来源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企业出资,在企业指导下,在学校内按照企业车间标准建立工学一体化工作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二是校企双方制定合作协议,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带领学生在企业开展教学活动,以完成若干企业任务;三是契合“广东技工”工程机遇,当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山区技工院校的一体化实训场所和设备改造。
(三)创新一体化教师的师资培训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在新一阶段的一体化课改中,教师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参加师资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创新一体化教师的培训形式。一方面,从提升一体化教学能力角度出发,学校可以邀请珠三角一体化教学专家与教师到校开展讲座、示范教学等,尤其向新入职的教师进行系统的一体化教学培训,熟悉一体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另一方面,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角度出发,学校可以安排一体化教师脱岗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企业实践,深入学习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培训后,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符合企业工作任务。
(四)制定推动一体化课改的激励政策
一体化教学资源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4],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激发教师推动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系列激励政策。山区技工院校的工作任务通常来自于本土企业,因此,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地开发校本教材、工作页、微课等教学资源,。对于积极开发一体化教学资源的教师,学校可从资金和荣誉两方面给予支持,前者是指学校对有意开发教学资源的教师及其团队给予项目经费,保障教师开发资源的经费,做好经费登记与管理;后者是指提高开发一体化教学资源在职称评审、年度评优、高层次人才评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的份量。经专家考核,评选优质教学资源,授予教师荣誉。通过资金和荣誉有效激励教师在深入推动一体化课改中形成内驱力。
(五)制定一体化课改的评价与考核标准
当前山区技工院校缺少一套科学、完善和有效的一体化课改评价与考核标准,导致教师在一体化课改中缺少外驱力。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一体化课改评价标准,评价维度至少包含以下五方面:企业工作任务的典型性与真实性,教师推动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与示范性,一体化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与有效性,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与推广性,校企合作的创新性与持续性,每年组织进行一次校内验收与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上级部门验收与考核。通过评价与考核,由学校层面对一体化课改中呈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督办,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一体化课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技工院校已经有多年的一体化课改经验,在部分专业效果显著。山区技工院校应将一体化课改提升至学校发展战略层面,依靠校企双方合作模式与长效机制的创新,保证一体化课改能够全面、深入、持续地推行。
参考文献:
[1]李国如.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形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1990(2):42-44.
[2]邱葭菲.“活力”课堂:基于“学做一体”的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15-18.
[3]郭洪新,程虎. 工学一体化教学调查报告[J].职业,2020(2):32-33.
[4]梁智. 浅谈一体化教学改革需把握的几个环节[J].中国培训,2020(2):50-51.